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
【分类地位】
鳞翅目Lepidoptera
凤蝶科Papilionidae
凤蝶亚科Papilioninae
凤蝶族Papilionini
凤蝶属Papilio
【寄主】
柑桔、枸桔、黄蘖 花椒、吴茱萸、佛手、积壳、山椒、柑桔、黄梁、黄菠萝等。
【分布】
日本、朝鲜;中国大部地区。
【危害特征】
幼虫食芽、叶,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,稍大常将叶片吃光,只残留叶柄。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。
【形态特征】
成虫:有春型和夏型两种。春型体长21~24mm,翅展69~75mm;夏型体长27~30mm,翅展91~105mm。雌略大于雄,色彩不如雄艳,两型翅上斑纹相似,体淡黄绿至暗黄,体背中间有黑色纵带,两侧黄白色。前翅黑色近三角形,近外缘有8个黄色月牙斑,翅中央从前缘至后缘有8个由小渐大的黄斑,中室基半部有4条放射状黄色纵纹,端半部有2个黄色新月斑。后翅黑色;近外缘有6个新月型黄斑,基部有8个黄斑;臀角处有1橙黄色圆斑,斑中心为1黑点,有尾突;
卵:近球形,直径1.2~1.5mm,初黄色后变深黄,孵化前紫灰至黑色;
幼虫:体长45mm左右,黄绿色,后胸背两侧有眼斑,后胸和第一腹节间有蓝黑色带状班,腹部4节和5节两侧各有1条黑色斜纹分别延伸至5节和6节背面相交,各体节气门下线处各有1白斑臭腺角橙黄色,1龄幼虫黑色,刺毛多;2~4龄幼虫黑褐色,有白色斜带纹,虫体似鸟粪。体上肉状突起较多;
蛹:体长29~32mm,鲜绿色,有褐点,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。中胸背突起较长而尖锐,头顶角状突起中间凹入较深。
【生活习性】
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,江西4代,福建、台湾6代,以蛹在枝上、叶背等隐蔽处越冬。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:越冬代5~6月,第1代7~8月,第2代9~10月,以第3代蛹越冬。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:越冬代3~4月,第1代4月下旬至5月,第2代5月下旬至6月,第3代6月下旬至7月,第4代8~9月,第5代10~11月,以第6代蛹越冬。成虫白天活动。善于飞翔,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,喜食花蜜。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,卵期约7天。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,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,共5龄,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,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,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,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(此蛹称缢蛹)越冬。天敌有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小蜂等。 1年3~6代以蛹越冬。3~4月羽化为春型成虫,7-8月羽化出的即为夏型,田间世代重叠。成虫白天交尾,卵产于嫩叶背面或叶尖及老熟叶面正面。幼虫孵出后即在此取食,一生可取食5~6片叶。幼虫遇惊时伸出臭角发出难闻气味以避敌害,老熟后即吐丝作垫头斜向悬空化蛹。
第1页 第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