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/注册         昆虫论坛
网站首页 >> 馆藏标本 >> 鳞翅目 >> 蛱蝶科 >> 文章内容

黄钩蛱蝶(第2页)

[日期:2013-08-24]   来源:广西昆虫馆  作者:广西昆虫馆   阅读:2393次[字体: ]

 

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

【分类地位】

  鳞翅目Lepidoptera

      蛱蝶科Nymphalidae

          蛱蝶亚科Nymphalina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蛱蝶族Nymphalini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钩蛱蝶属Polygonia

【寄主】

葎草、榆、梨等植物

【分布】 

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、越南等;中国广布种(除西藏)。

【危害特征】

幼虫取食叶片。 

【形态特征】

成虫:体长20~2mm,翅展51~55mm,黄褐色。触角球棒状,正面黑褐,底面灰白,顶端黄褐。前翅外缘黑褐,中部孤形内凹,亚缘有1黑褐色波纹,翅面有9个黑斑,其中中室内3个、中室端1个、近顶角处1个(最大)、中室下外方4个,靠臀角的黑斑内具粉蓝色鳞。后翅外缘黑褐,中部角状外凸,亚缘有1黑褐色波纹,翅面有8~9个黑斑,靠外侧3个黑斑内具粉蓝色鳞,从翅基至臀角的翅褶线上密生黄褐色长毛。翅反而暗黄褐色,近中部有1深黄褐色宽带横贯两翅,两翅外横线上有1列小黑点,后翅中央有1银白色“L”形纹。

卵:长圆柱形,直径约0.5mm,高约0.6mm,黄绿色,近孵化时顶部1/3变黑褐,表面一般有纵脊9~10条,少数11条,个别仅8条

虫:成长幼虫体长25~28mm,头漆黑具有光泽,密布黄色短刺突,头顶有1对角状短枝刺。单眼凸出,红褐色。胸部暗褐色,每节有3~4条横皱,除前胸外各节具数枚黄褐色枝刺,其中中后胸各4枚,腹部前8节各7枚,后2节各2枚,枝刺由10~15根分枝组成,刺端黑色。气门和胸足黑色,跄节黄褐。1龄无枝刺,只有黑褐色刚毛;2龄具黑褐色枝刺;3龄中、后胸及腹部2、4、6、8、9节亚背线上枝刺变黄褐色;4龄各体节背中线上枝刺亦变黄褐色;5龄各体节的所有枝刺均变黄褐色

蛹:体长19~23mm,黄褐至红褐色。头顶角状向前平突,胸背中央峰突如犀角状,中、后胸背侧各有1粒状突。翅芽基部两侧缘前后各有1突起,前突呈三角形,后突大片状;臀角处亦有1圆锥状突,腹背1~8节前缘中央各有1粒状突,亚背线上各有1乳状突(第4节的最大),第2~7节气门上线和第4~7节气门下线各有1粒状突。后胸及第1~2腹节背侧,各有2个闪光的金黄斑

【生活习性】

 在南昌一年发生5代为主,部分6代,少数7代,世代重叠,以未交配成虫在寄主及附近杂草丛中过冬,遇晴暖天气仍见外出飞翔。次年2月底~3月初越冬成虫开始活动,3中下产卵,4上终见。各代早批发生期为:1代3中始卵,4上始孵,4下始蛹,5上始羽;2代5中始卵,5中末始孵,6月初始蛹,6上末始羽;3代6中始卵,6下初始孵,7上始蛹,7中初始羽;4代7中始卵,7中末始孵,7月底始蛹,8月初始羽;5代8上末始卵,8中初始孵,8中末始蛹,8下始羽;6代8月底始卵,9上始孵,9下初始蛹,9月底始羽;7代10上初始卵,10上末始孵,10月底始蛹,11中始羽,然后陆续越冬,10月上旬羽化的成虫,当年不再交配和产卵而越冬。由于成虫寿命和产卵持续期较长,而完成1代所需时间较短,因此世代重叠现象突出,同代首批和末批卵,其后代可相差两代。如第4代首批卵(7中产出),可以再繁殖2~3代,以第6~7代成虫过冬,而末批卵(与第六代早批卵同时于8下产出)只能再繁殖1代,以第5代成虫过冬。又如第5代首批卵(8上产出)可以再繁殖1~2代。以第6~7代成虫过冬,而末批卵(与第7代首批卵于9下同时产出)发育为成虫后即行越冬。所以,1年中以发生5代为主,部分6代,少数7代,而越冬成虫即包含了5~7代成虫(沈荣武等,1991)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 1. 沈荣武,王建国,詹根祥. 黄钩峡蝶生物学的初步研究.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,1991,13(1): 19-23.

第1页 第2页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