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
原产于印度,20世纪80年代,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,红棕象甲开始大举扩散,波及东南亚、中东、地中海沿岸、法国及赤道两边的国家。我国,1997年广东中山首次检疫到该种害虫。2000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先后接到群众报告,文昌市郊及周边多个乡镇有近2万株椰子树死亡。2003年红棕象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19种林业检疫性外来物种之一。
【分类地位】
鞘翅目Coleoptera
象甲科Curculionidae
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
【寄主】
椰子、油棕、枣椰、糖棕、甘蔗。
【分布】
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、福建、香港、台湾等地。
【危害特征】
受害株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萎,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。植株受害,轻则树势衰弱;重则整株死亡。
【传播途径】
以成虫的飞翔作近距离传播,以各种虫态随染虫植株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。
【形态特征】
成虫:体长30~35mm,宽12mm左右,身体红褐色,光亮或暗。头部前端延伸成喙,雄虫的喙粗短且直,喙背有一丛毛;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,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/3。前胸前缘细小,向后缘逐渐宽大,略呈椭圆形;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两行,前排3个,两侧的较小, 中间的一个较大;后排3个较大。鞘翅较腹部短,腹末外露。身体腹面黑红相间,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,各足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。
卵:乳白色,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。
幼虫:体长40~45mm,黄白色,头暗红褐色,体肥胖,纺锤形,胸足退化。
蛹:长35mm左右,初化蛹乳白色,后逐渐变褐色。茧长50~95mm,呈长椭圆形,由树干纤维构成。
【生活习性】
在中国海南、福建或广东每年发生2~3代,世代重叠。一年中成虫出现较集中时期为5月和11月,雌成虫产卵于寄主叶腋间或树干的伤口、树皮的裂缝处,产卵。幼虫孵出后随即钻入树干内,钻食柔软组织,树干纤维被咬断且残留在虫道内,严重时可使树干成为空壳。当幼虫钻食生长点时,初期使心叶残缺不全,最终使生长点腐烂,造成植株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