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/注册         昆虫论坛
网站首页 >> 馆藏标本 >> 鳞翅目 >> 麦蛾科 >> 文章内容

甘薯麦蛾

[日期:2014-10-23]   来源:广西昆虫馆  作者:广西昆虫馆   阅读:5800次[字体: ]

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

【分类地位】

  鳞翅目Lepidoptera

      麦蛾科Gelechiida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Brachmia

【寄主】

山药、甘薯、蕹菜等旋花科植物

【分布】 

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等

【危害特征】

以幼虫吐丝卷叶危害,幼虫啃食叶片、幼芽、嫩茎、嫩梢,或把叶卷起咬成孔洞,发生严重时仅残留叶脉 

【形态特征】

成虫:体灰褐色,体长4~8 mm,翅展16~18 mm,翅宽2.5~3 mm;头部深褐色,头顶与颜面紧贴深褐色鳞片,复眼黑色,触角细长,丝状;前翅狭长,深褐色,近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1淡黄色眼状斑纹,前小后大,斑纹外部灰白色,内部深褐色且中间有1深褐色小点,翅外缘有5~7个成排的小黑点;后翅宽,淡灰色,菜刀状,缘毛较长

卵:椭圆形,长0.45~0.6 mm,表面具细纵横脊纹;初产白色,后呈黄褐色

幼虫:共4龄,细长,末龄幼虫长2~2.5 cm;头部黑褐色,稍扁;前胸背板褐色,两侧黑褐色,呈倒八字形纹;中胸至腹部第2 腹节背面黑色,其余各节乳白色(快进入蛹期时呈淡黄色),胸足黑色;亚背线黑褐色,第3~6腹节每节两侧各有1条褐色斜纹(每节的斜纹起于该节亚背线中间,终于气门线),腹足淡黄色

蛹:长7~9 mm,纺锤形,初乳白色,后期变为黄褐色;头钝、尾尖,全身散布细毛;腹部各节交界的部位较其余部位颜色淡,呈淡黄色,臀棘末端有钩刺8个,呈圆形排列(郑霞林和王攀,2009)

【生活习性】

在湖北1年4代,各代的主要发生期为5月中旬、6月中旬至7月上旬、7月下旬至8月中旬、9月上旬至10月,以第3代为害最为严重。该虫危害旋花科的多种植物的嫩茎、嫩梢和嫩叶,幼虫吐丝将叶片的边缘卷起,或者幼虫居叶片端部中脉处,将两侧的叶缘卷起,躲在里面危害。低龄幼虫不卷叶,只取食叶背叶脉附近的叶肉,随着龄期的增长,逐步开始卷叶危害,危害严重的只剩下叶片的表皮,貌似薄膜,在太阳底下晾晒半天危害部位即变褐枯萎。

成虫具有正趋光性,活动性强,白天潜伏不出,多躲在甘薯等叶片的背面或者靠近地表的甘薯藤蔓上,夜间出行、交配和产卵,常温下雌虫寿命14 – 19 d,雄虫寿命12 – 16 d。产卵部位主要在叶背面的叶脉处,单雌产卵量达56 - 128粒,常温下卵期5 - 7 d,幼虫期18 – 22 d。幼虫自3龄后开始大量卷叶危害,并将粪便排于卷叶内,该种幼虫特别活跃,善跳跃,稍受惊扰,即采用跳跃逃遁、吐丝下坠或迅速倒退躲避等方式逃逸。幼虫可转叶危害,多危害叶片,少数危害嫩茎和嫩梢。1-3代幼虫多在卷叶中化蛹,常温下蛹期7 – 10 d,第4代转移至土中或其它植物上化蛹越冬,至翌年羽化(郑霞林和王攀,2009)。 

【参考文献】  

郑霞林,王攀.  甘薯麦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. 长江蔬菜,2009, (21): 35-36.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评论
最新添加
热门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