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/注册         昆虫论坛
网站首页 >> 馆藏标本 >> 鞘翅目 >> 天牛科 >> 文章内容

脊胸天牛

[日期:2013-08-24]   来源:广西昆虫馆  作者:广西昆虫馆   阅读:1322次[字体: ]

 

脊胸天牛Rhytidodera bowrinii White

是我国园艺植物重要的蛀杆害虫,危害性非常大。

【分类地位】

鞘翅目Coleoptera

    天牛科Cerambycidae

        天牛亚科Cerambycida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脊胸天牛属Rhytidodera

【寄主】

芒果、腰果、人面子、橄榄、朴树、漆树等

【分布】

缅甸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;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等地

【危害特征】

幼虫钻蛀芒果枝条和树干,造成枝干枯死或折断。受害植株的树冠长势衰弱,重者仅剩几条主干枝,后期整个果园被毁至今国内已有100余个70年代建立起来的芒果园毁于此虫。 

【传播途径】

以成虫的飞翔作近距离传播,以各种虫态随染虫植株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。

【形态特征】

成虫:体长25~35mm,宽5~8mm,褐色至棕褐色,体狭长,两侧平行。前胸前端狭于后端。前胸背板前后端具横脊,中间具19条隆起的纵脊,脊沟丛生淡黄色的绒毛 。翅面粗糙,并有灰白色的短毛和金黄绒毛组成的长条斑纹,排成断续的5纵行。体腹面及足密被灰色或灰褐色绒毛

卵:长圆筒形,长约1mm,青灰色或黄褐色,表面粗糙,无光泽

幼虫:成熟幼虫体长46~63mm,圆筒形,乳白色,被稀疏的褐色绒毛。上颚齿形,黑色。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具褐色绒毛,胸部气门位于中胸中部,椭圆形。腹部背面成泡状突起,具2横沟,横沟前后侧各具乳头状突起1列,各列由10~16个突起组成。腹部第1~3节具侧盘,第7~9腹节上侧片突起明显,肛门具3个裂片

蛹:长43~47mm,初黄白色,后变淡黄褐色,将羽化时复眼黑色,胫节端部、跗节和腹部腹面赭红色

【生活习性】

在华南年发生1代,跨年完成,部分两年1代。以幼虫越冬。成虫发生时间因地区略有差异。在海南,成虫出现于3~7月,4~6月是其羽化高峰期;在云南,6~8月为成虫羽化盛期。成虫产卵于枝条、叶面及枝条断裂或树缝隙中。卵散产,大多一处一粒,也有多达6~8粒粘结成块,卵期约10天。幼虫孵化后大多从枝条木梢的端部侵入,由枝端向下往主干方向蛀入,蛀至分叉处,往往向上蛀食叉枝的一小段后再返下往主干方向蛀食,从小枝至干枝乃至主干。隧道为简单的圆筒形,内壁黑色,幼虫可在其上下活动。被害枝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粪孔。幼龄时排粪孔小而密,随着虫龄增长,排粪孔渐大而距离逐渐加大。小枝条上的孔洞排出粒状虫粪及木屑,疏松呈黄白色;大枝干上虫粪混着黑色粘稠液体由排粪孔排出,掉落至下方的叶片上或地上,凝结成块,是此虫存在的重要标志。幼虫钻蛀的隧道,如在小枝条里,沿树枝中心向下延伸;如在大枝干里,则常靠边材钻蛀;如枝条侧斜,其隧道及排粪孔常在下侧方;若枝干竖直,则各个方向均可被虫蛀害。不论隧道在枝干的方向如何,其排粪的分支子隧道一定是向下倾斜,以利排粪和防雨水侵入。幼虫期260~310天。老熟幼虫在隧道内筑一段长7~10cm略宽于一般隧道的蛹室化蛹,蛹室两端常用含碳酸钙的白色分泌物隔开。蛹期30~50天。成虫羽化后在蛹室中滞留一段时间(10~30天),而后拓宽排粪孔爬出。通常在夜间活动,有趋光性。白天藏匿于浓密的枝叶丛中。交尾发生在当晚9~10时,经交尾的雌虫在雄虫离去数分钟即开始产卵。每雌虫一生产卵6~25粒,成虫寿命13~36天。
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