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带黑绒天牛
[日期:2013-08-24] 来源:广西昆虫馆 作者:广西昆虫馆 阅读:3768次[字体:大 中 小]
黄带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unifasciata Ritsema
是我国经济植物重要的蛀杆害虫。
【分类地位】
鞘翅目Coleoptera
天牛科Cerambycidae
天牛亚科Cerambycinae
黑绒天牛属Embrikstrandia
【寄主】
花椒。
【分布】
越南、老挝;福建、海南、广西。
【危害特征】
幼虫先蛀害枝条、干枝,再到主干,潜居韧皮部和木质部,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,轻者造成树势衰弱,木质变脆,树干和枝条易被风吹折。严重者整个树体被蛀空而枯死。
【传播途径】
以成虫的飞翔作近距离传播,以各种虫态随染虫植株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。
【形态特征】
成虫:长22~28mm,宽6~8mm;黑而略带紫罗兰色,鞘翅基部末端至中部稍后有1条黄褐色宽横带,此带较稳定,鞘翅黑蓝色部分着生黑色短绒毛,黄褐横带部分着生淡黄色短绒毛;体腹面覆盖银灰色绒毛;触角端部7节,黄褐色;前胸背板宽大于长,表面有细密刻点,并着生浓密黑色绒毛;
卵:长梭形,乳白色,长2.5~3mm,宽0.5-0.7mm;
幼虫:老熟幼虫乳黄色,长37mm,宽8mm,头黄褐色,腹背有1条明显纵线;
蛹:长35mm,宽11mm,初期乳白色,后变蜡黄色。
【生活习性】
7月下旬初孵幼虫在椒树上部枝条内蛀食为害,11月上旬以2~3龄幼虫在离顶端25~40cm处所蛀食虫道中过冬。翌年3月上旬开始由枝条向干枝或主干蛀食为害,并以高龄幼虫在其虫道中越冬。第三年继续为害木质部,直至6月中旬开始化蛹,7月下旬为末期;蛹经14~15天羽化,7月上旬为羽化始期,7月下旬羽化盛期,8月下旬末期,卵经9天左右孵化,7月下旬孵化始期,8月中旬盛期,9月上旬末期。孵化后幼虫为害枝条,直至越冬。成虫羽化后1天就活动、交尾,6天左右开始产卵。主要取食椒树幼嫩枝条,受惊时,能短距离飞行,一般活动多在8~10时和17~20时。产卵前,在椒树上爬行,寻找产卵部位,将卵产在树皮下,1处1粒,多则2粒,每枝条多产2处,一般多产于当年春梢上。初孵幼虫以枝条皮下幼嫩组织为食,向上为害,逐渐达枝条木质部,随着龄期增大,虫道增宽后,回头向枝条基部蛀食,进入枝干或主干。幼虫在木质部上下来回蛀食,虫道回旋交错。幼虫老熟时,在虫道中化蛹。羽化后,从孔口飞出(欧广德等,1988)。
【参考文献】
欧广德,李富德,蒋贤文,李庆忠. 黄带黑绒天牛的发生及防治. 植物保护,1988, (4): 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