苎麻双脊天牛
[日期:2013-08-24] 来源:广西昆虫馆 作者:广西昆虫馆 阅读:5371次[字体:大 中 小]
苎麻双脊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 Saunders
【分类地位】
鞘翅目Coleoptera
天牛科Cerambycidae
沟胫天牛亚科Laminae
双脊天牛属Paraglenea
【寄主】
苎麻、木槿、桑等。
【分布】
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。
【危害特征】
成虫食叶柄、嫩梢,致麻株被害梢产生黄褐色斑点或被咬断。幼虫整个生育期蛀食麻株基部或地下茎,破坏输导组织,影响水分和养分运输,致受害处变黑或干枯。。
【传播途径】
以成虫的飞翔作近距离传播,以各种虫态随染虫植株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。
【形态特征】
成虫:体长11—17mm,触角与身体等长或略长。雄成虫鞘翅末端锐圆;雌成虫钝圆,腹部尾节稍长,腹面中央具1条纵沟。前胸背板浅绿色,上具并列的圆形黑斑2个。鞘翅上有浅绿和黑色花斑,有的鞘翅具3个黑斑,位于基部、中部偏前或距前端1/3处,第3黑斑中间生1浅绿色小斑;有的每个鞘翅上有2个黑斑。
卵:长1.9mm,长椭圆形,黄白色,后变黄褐色。
幼虫:体长25mm,乳白色,头红褐色,前胸背板前半部光滑,具黄褐色刚毛,后半部有褐色粒点组成的凸形纹,后胸和腹部l~7节背面各具长椭圆形横凹纹1个,四周生褐色粒点。
蛹:长14~20mm,乳黄白色,尾端具2个褐环。
【生活习性】
年生1代,以幼虫在土下10cm处的麻根内越冬。长江流域越冬幼虫于3月开始化蛹,5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,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,5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高峰期,5月中旬~6月上旬产卵,6月中、下旬进入幼虫孵化盛期。
成虫多在早晨羽化,随后从土中爬出,体壁和鞘翅变硬后爬到麻株上为害。受触动时迅速飞起或落地假死。羽化后3~5天开始交尾、产卵,卵多产在距地面3m左右的麻株上,把卵产在麻秆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,每个产卵孔内只产1粒,个别4粒,每雌产30粒左右。初孵幼虫先为害韧皮部组织,7—10天后蛀入茎髓部,向下侵入至龙头根和扁担根里,蛀食麻蔸。大发生时,1个麻荚里有3~8头幼虫,幼虫老熟后在根部先咬一羽化孔,后用麻屑或粪渣堵上,在其中化蛹。